会议已结束

陈启军


    1963年5月生,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00年起任瑞典微生物与肿瘤研究中心寄生虫部研究员。
2000年至2010年任瑞典国家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寄生虫部研究员。
2001年起任瑞典微生物与肿瘤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家。
2005年起任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起任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2] 
2016年起任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助理。 [3] 
曾任瑞典国家传染病控制研究所(Swedish Institute for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副教授。
2018年1月,任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校长。 [4]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人兽共患病团队学术带头人。

科研成果:

自1995年至今在国际各类著名杂志(Nature, Science, Cell, J. Exp. Med.等)上发表论文及综述20余篇。 其中单篇文章最高引用率达100次以上。

1989-1994:伊氏锥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发表中文论文15篇, 获军队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署名第一。
1995-1999: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期间发表英文论文6篇, 其中Nature 1篇(署名第一),Cell 1篇(署名第三)。
2000-2005:任瑞典国家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生7名),疟原虫分子生物学及疫苗学研究,瑞典科学委员会基金课题4项(300万克郎),欧盟第六研究框架基金课题1项(20万欧元)。期间发表英文论文18篇,其中Science 1篇(署名第三),Cell 1篇(署名第三)。
2004-至今:国家杰出海外青年基金1项(40万人民币)。期间发表英文论文2篇,中文论文4篇。

现参加欧盟疟原虫研究合作体(European Malaria Vaccine Consortium)项目。先后主持瑞典科学研究基金会基金课题4项(300万克郎),主持欧共体第六框架(Frame 6)研究项目1项(20万欧元),国家杰出海外青年基金1项(40万人民币)。

学术成就:

1、利用单细胞操作技术,将单个疟原虫虫体所表达的抗原变异基因进行了全部扩增和克隆。在国际上率先揭示和阐明了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机制。该成果以第一署名发表于国际一流杂志《Nature》(IF32.18)。
2、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肝素治疗疟疾的药物作用机理。该成果以第一署名发表于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4.58)。
3、利用转基因技术和重组蛋白质技术,克隆和表达了恶性疟原虫的粘附蛋白质,该成果以第一署名发表于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4.58)。
4、绘制并标记出了整个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的变异基因图。利用这一研究结果,设计出了世界范围内唯一可检测基因组中所有疟原虫变异基因的特异性DNA芯片。部分成果以第三署名分别发表于《Science》(IF31.85)及《Cell》(28.38)。
5、在国际上首先创建了小型基因原位表达系统,这一独特思路使得目的基因可在动物体内进行原位高效表达,表达水平是DNA疫苗的数万倍。该系统在疟原虫基因疫苗的研究上已获成功。这一重要和突破性发现将使得基因疫苗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

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沈阳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版权所有:中国动物学会 北京市 邮编:100000 电话:+86-010-64807051

京ICP备1704450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