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动物生态学研究组组长、研究员;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任助研、副研、正研、副所长、所长。期间曾先后到英国约克大学、美国农业部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澳大利亚CSIRO可持续生态所进行学术访问。
兼任国际动物学会(ISZS)副主席,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执委,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兽类学会理事长,《Integrative Zoology》主编、SCI期刊《Wildlife Research》编委。
研究方向:
从行为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鼠类等有害生物种群暴发成灾规律与调节机制、鼠类与植物及疾病的关系及无公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与策略,为生物灾害预警和综合治理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主要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啮齿动物食物贮藏空间记忆的行为神经生态学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农业鼠害暴发成灾规律、预测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7CB109100 项目时间:2007-201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啮齿类动物灾害发生与种群调控的分子机理》,项目编号:KSCX2-YW-N-06 项目时间:2007-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昆虫种子捕食对同域壳斗科植物自然更新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30770372 项目时间:2008 - 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啮齿动物对森林种子命运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30570307 项目时间:2006 - 2008
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发现过去一千年间气候变暖显著降低了中国三大农业自然灾害(旱灾、涝灾和蝗灾),发现ENSO与我国、欧洲等国家鼠类种群动态密切关联,发现密度依赖的互惠或合作有利竞争者共存,并提高竞争力等。
获奖记录:
1993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199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199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01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2004年荣获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9年荣获俄罗斯科学院荣誉教授称号。201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当选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版权所有:中国动物学会 北京市 邮编:100000 电话:+86-010-64807051
京ICP备1704450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