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小勤教授1984年在四川大学获得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研究的内容为语音类信号在听神经及听神经核内的编码机理及其计算机模型。1991-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研究的题目涉及到听觉及触觉大脑皮层的信号处理机制以及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并参加了语言障碍儿童康复系统的设计。1995年起任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神经科学系及耳鼻喉科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终身正教授。2008-2013年担任“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自2017年起兼任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
王小勤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听觉神经科学及神经工程,研究兴趣包括大脑处理语音和音乐的神经机制,听觉系统在复杂声场中的工作原理,发声控制和听觉反馈处理的脑机制,以及听觉大脑皮层处理电子耳蜗刺激的神经机制。王小勤教授在听觉神经系统的编码机理研究中做出过若干重大的发现,这些发现对理解听觉大脑皮层处理语言和音乐的功能及病理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并已经被逐步写入神经科学领域主流教科书中。因他对“听觉神经生物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开创了在语音通讯生理机制研究中的实验和计算方法”,于1999年获“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他所领导的实验团队创立了使用狨猴(Marmoset)研究灵长类大脑听觉系统和语音通讯神经机理的独特实验模型,开创了大量狨猴神经电生理和行为学研究的核心实验技术,是这个领域国际上的领军科学家。王小勤教授2025年荣获由国际耳鼻喉科研究协会(ARO)颁发的“基础科学开拓者奖”(Pioneer Award in Basic Science),表彰他在建立狨猴模型研究听觉和语音通讯行为及神经机制方面的先驱工作。
本次大会报告题目:以狨猴为模式动物的语音交流行为及神经机制研究
版权所有:中国动物学会 北京市 邮编:100000 电话:+86-010-64807051
京ICP备1704450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