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已召开 进入个人中心

潘胜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潘胜凯,2009年、2013年和2019年分别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侧重于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猎隼的本地适应以及鸟类的行为适应。迄今为止以第一(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search, Molecular Biology, Molecular Ecology等科技期刊发表10篇文章,多项成果被NatureScienceFaculty 1000BBC等报道或推荐。联系方式:Email: pansk@ioz.ac.cn

 

报告题目:游隼迁徙之路

游隼(Falco peregrinus),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我们在北极圈自西向东的六个主要繁殖地为56只游隼佩戴了卫星追踪器,构建了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系统。卫星追踪发现这些北极游隼主要使用5条迁徙路线。而且这些种群的迁徙距离显著不同:西部两群短距离迁徙(平均3600公里),东部四群长距离迁徙(平均6400公里)。进一步研究表明长/短距离种群的分化时间大概在末次冰盛期前后。在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转换过程中,因冰川消退而带动的繁殖地向北退缩以及越冬地变迁可能是游隼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历史原因。 我们进一步通过对长短迁徙种群基因组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个和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长距离迁徙种群中受到了正选择,实验证明长、短迁徙种群主要基因型存在功能差异,揭示了长时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通过模拟预测,在未来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情境下,亚欧大陆西部的北极游隼种群可能会面对两方面的威胁:迁徙策略的改变和主要繁殖地的退缩。



版权所有:中国动物学会 北京市 邮编:100000 电话:+86-010-64807051

京ICP备1704450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